巴媒:十五运会推动大湾区加速融合

参考消息网11月21日报道巴西247新闻网11月18日刊登题为《中国全运会背后的深层布局》的报道,记者为费尔南多·卡波通多。报道编译如下:

当中国第十五届全运会的体育报道聚焦于新纪录、历史性赛事以及充满龙与机器人元素的开幕式时,北京正实施一项具有深远象征意义的举措。这项堪称国内版“奥运会”的盛会首次采用广东、香港、澳门三地联办模式,这种分散举办的策略旨在强化一个中国原则和“一国两制”方针并非口号,而是维护领土统一的核心国策。

要理解这个充满深意的选址安排,需知广东是内地省份,而香港和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实行各自的政治、法律和经济制度。它们同属一个国家,并共同组成粤港澳大湾区。正因如此,联合举办全运会如此大规模的盛会,作为向世界展示“尽管存在差异但国家统一坚不可摧的信号”显得至关重要。

本届全运会开幕式以“圆梦未来”为主题,包括“同根同源、同心同缘、同梦同圆”三个篇章。中国政府一再强调,作为该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这仅仅是开始。从广东的开幕活动到各赛区首个比赛日,对这种区域协作的赞誉不绝于耳。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岑浩辉表示,本届全运会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是推动大湾区融合发展,展现“一国两制”制度优势的生动实践;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则表示,本届全运会充分体现国家对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坚定支持,这是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体现之一。

中国媒体纷纷指出,本届全运会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进入加速融合模式,香港贡献智能技术,澳门推动主题旅游发展,广东则提供后勤支持,共同构建体育、产业与区域联动的模式。这正是一个中国原则最切实的体现。

创办于1959年的全运会,其目标始终包含强化国家统一原则。政府希望通过赛事发掘运动员,同时推广体育与健康文化。

从赛事66年的发展历程、如今57个大项数万名运动员的规模,以及2017年以“全运惠民,健康中国”为办赛理念的社会成效来看,这些目标似乎已然实现。

事实上,全运会的影响已超越竞技范畴。对身体健康的高度关注推动了健身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催生了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共有体育场地484.17万个,体育场地面积42.3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平方米,与2003年相比,人均面积增长2倍多。

在此背景下,即将收官的“十四五”规划凸显体育已成为社会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柱。“十四五”期间,中国累计投入56.5亿元人民币,支持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回到第十五届全运会,或许应重点报道13岁泳坛小将于子迪刷新纪录的佳绩,或是横跨粤港澳的230公里自行车赛。作为体育报道,这些都是绝佳选题,但不应忽视最重要的粤港澳三地联办模式的内涵,这是体育与认同感精心融合的结晶。这远不止于后勤安排,更是团结的宣言。(编译/韩超)

巴媒:十五运会推动大湾区加速融合

11月9日,广东省体育代表团、香港特别行政区体育代表团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体育代表团在入场仪式上共同入场。(新华社)

评论